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1月20日在第九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CCC)暨第十五届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丁风华教授针对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中对吻扩张(KBI)与近端优化技术(POT)的相互关系发表专题讲座。
编者按: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1月20日在第九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CCC)暨第十五届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丁风华教授针对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中对吻扩张(KBI)与近端优化技术(POT)的相互关系发表专题讲座。他强调,分叉病变优化治疗并非复杂化也不是无条件简化。双支架术中POT-KBI-rePOT是标准流程,不能相互取代,而在Provisional策略中则可适时和正确使用KBI和POT,达到有效地优势互补和合理替代。
?
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临床实践中伴有明显侧支的分叉病变比例可达15%~20%。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难点在于造影很难清晰显示分叉解剖形态,需个体化治疗,考虑分支长度和直径(供血范围)、斑块负荷(狭窄程度)及分布(分叉分型)、分支与主支的角度和介入治疗时解剖结构的变化(血管角度变化和嵴移位),需结合患者情况(症状、合并症和心功能等)选择适当的策略,使患者预后最佳。
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时需考虑到底选择应用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是药物涂层球囊,需考虑到底应用双支架还是单支架策略,还需考虑不同策略时各种具体技术的选择问题。
KBI对于双支架术是必需的,但在单支架术中的应用地位仍有争议。KBI有利有弊,其优势在于能保证边支通畅,避免置入主支支架后边支闭塞;有助于改善分支局部结构(改善分支开口支架结构、减轻分支口部狭窄);有助于改善主支局部结构(促进对侧主支支架贴壁,扩张近端支架,改善即刻支架内面积和对称性)。其局限性或劣势,可能导致主支支架近端贴壁不良、椭圆变形、过度扩张,可增加分支开口夹层风险,近端rewire可能造成支架挤压变形,增加操作的复杂性和支出。目前,KBI在单支架术中的应用地位仍存争议。鉴于边支单纯球囊扩张导致主支支架变形,故不推荐。
理论上,KBI可保持分叉形态、扩张主支、改善支架钢梁和扩大分支开口直径,但实际常规KBI使操作更复杂,增加分支夹层撕裂风险,导丝重置失误还导致支架损毁。这些均会抵消其临床获益。因此,仅建议在分支血流受限(TIMI<3级)时考虑KBI。鉴于KBI可导致主支支架变形,带来临床害处,故最佳方法是KBI后行POT。POT对重置导丝具有协助作用,有利于主支支架贴壁、避免导丝从支架外进入分支,利于导丝从远端网孔进入分支,可增大支架网孔、便于重置导丝。COBIS II多中心分叉病变注册研究表明,关于行单支架术的分叉病变患者,POT可明显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靶病变失败的发生风险,并改善生存率。因此,对于行单支架术的分叉病变患者,POT是KBI的补充。
POT的重要性在于其能促使主支支架贴壁良好,改善主支支架及血管变形、降低椭圆率指数,提高分支Rewire成功率。临床实践中,无论分叉病变患者选择何种治疗策略,POT均应作为其介入治疗的标准步骤之一。
结语:分叉病变优化治疗不是复杂化也不是无条件简化。分叉病变行双支架术时,POT-KBI-rePOT是标准流程,POT与KBI不能相互取代;但选择Provisional策略时则可适时和正确使用KBI和POT从而达到有效的优势互补和合理替代。